还记得多年前郭冬临的小品《有事您说话》吗?这部小品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。
在那个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,小郭经常给同事帮忙,任劳任怨。甚至发着高烧,自己倒贴钱,排一宿队,帮人家买一张卧铺票。
老婆心疼责备他的时候,他解释说通过帮助同事,他获得了认可。并憨笑着拿出自己得到的“报酬”,居然是住宾馆免费送的牙刷。既让人辛酸,又充满搞笑。
当时以为只有小品里才会有那种人,现实生活中永远看不到。直到我进入社会,开始职场生涯,才知道小郭那样的人真的存在。
1、有求必应式人物的悲哀
刚上班的时候,我跟了一个老好人师傅。他很容易相处,而且不会计较谁活干的多还是少。对初入职场的人来说,简直是上天给予的莫大恩赐。
高兴没几天,我就发现事情不妙。他对我们不计较,对其它同事一样积极帮忙,从不拒绝。该他管的他管,不该他管的事还在管。
打印机坏了,他修;张姐孩子生病了,报表没人做,他来;小刘妻子怀孕,需要陪检,数据没人核对,他去;周师傅组上搞活动,没人打扫卫生,我们组做…….
每个人都有事好吗,他这样揽活,我们组四个人天天加班,谈朋友都没时间。鼓起勇气想给他说,请他以后不要答应帮别人做事了。
还没开口,大强跑过来,把一摞资料往他怀里一塞,帮帮忙陈哥,复印二份,女朋友要和我分手,我得去安抚一下她。
又成了他的事,我们也不好抛弃师傅回家,只有跟着他加班,被迫当个老好人,即使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。
他错误的信奉付出就有回报,终于百密一疏中,做错了事情,对方添油加醋把一切都推到他身上,领导大为光火,扣了他年终奖金。
摆好在职场中的位置,自己既不是菩萨也不是人民币,做不到有求必应,也不会人见人爱。不要去迎合别人,也不要去刻意疏远他人,做真实的自己最好。
2、毫无底线的老好人,只能在人际关系中越来越廉价
电影《芳华》中的男主角刘峰,也是个典型的例子。对待周围的人,有求必应,竭尽所能的去给予别人最大的帮助。
然而,所有大家不愿意去做的事都成了他的,他的存在,就是为了去处理大家都看不起的那些活。越善良,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也越廉价。
无休止不求回报的帮忙,没有带来所希望的一丝好人缘。却反而让自己陷入了非良性人际关系的漩涡,让人们给自己打上一个既定的标签。
职场中很多老好人,对自己的交际能力有一定的误判。他会认为拒绝别人,就是和别人过不去,会引发人家针对自己。但其实,适当的拒绝也是对别人负责的表现。
公司小李请小张帮忙给她做个灯片,小张指着桌子上的一大摞报价单,要么我们换着来做?小李看了看有一尺厚的单据,摇摇头,拿着资料默默转身。
小张如果帮小李做灯片,那一定完不成自己的工作。与其答应下来又没时间帮她,不如提前告知对方想办法自己解决。如果没有考虑的盲目答应,耽误了对方的时间,反而更容易得罪人。
与其无休止的去帮助别人,不如趁早教他们面对现实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该这样,没有人会无条件无目的的进行援助。保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,更值得让人尊重。
3、分清权责,敢于说不的人,才能走得更远
卡耐基曾说:一个人快乐与否,85%来自于他人的相处。
职场很微妙,好的人际关系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如鱼得水,得心应手;而不好的人际关系却能让我们如坐针毡,错误百出。
一味的忍让迁就,无限度的帮助别人,不仅获得不了快乐,很容易因为人际关系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变成老好人状态。
人的时间能力是有限的,将自己的工作效率发挥到最大,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。如果精力被占用过多,势必会有影响,长此以往,工作便会敷衍有所懈怠。
所以,工作中一定要分清楚轻重缓急,再学会怎么样不动声色的拒绝别人,或是有选择的进行帮助。
当有人提出要求,希望帮他做些事。不妨把自己的工作拿给他看,让他自己体会一下你的工作有多么繁重。
若提出的是无理需要,请直接对他说不。他都敢提为什么不敢说不呢?他在提这些要求的时候,根本没有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,都不在乎我们的感受,我们为什么要去在意他的想法?
对于一直帮助我们的人,肯定要投桃报李,在可行的范围之内,给予对方一定的帮助。
总之坚持自己的底线,要清楚明白什么事该做,什么事不能做。切莫自以为事,不分权责的乱帮忙,反而会越帮越忙。
网上这句话说的很好:“面面俱到,照顾到每一个人,常常是一个人能量迅速消耗的原因。不做老好人,做一个真实的人。”
不要怕拒绝别人,只有学会拒绝人,才能将生命中的无用的垃圾从自己身边排除出去,恢复清澈明净的生活。